蔡立辉:课程思政在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中如何融入?
5月16日晚,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系列讲座”第二期·第1讲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蔡立辉教授,他的主讲题目是“中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建构与课程思政”。来自全国400余所高校的600多位一线任课老师参与了本次直播讲座。
“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系列讲座”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策划的公益直播讲座,旨在邀请在国内公共管理领域学有所成的学者们,就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未报名参加第一场直播的老师还可继续报名参加后三场直播(同时还能获得第一场直播的回看资格),具体方式见文末“贴心小提示”。每场直播结束后,我们都将为每位报名的教师发送直播PPT等资料,欢迎报名!
蔡立辉教授主要围绕以下三个议题进行讲解:“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性”、“公共管理知识体系及其构建”以及“课程思政在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中的融入”。
01
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性
对于第一个议题,蔡立辉教授从以下两个方面为我们阐述“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性”:(1)从认知角度分析,他指出:要通过感官对所接受的社会现象、管理现象做出反应,重要的、首要的是具备相关知识或经验;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完全熟悉的人能够成为管理者、领导者的培养过程就是知识熏陶和知识增长的过程;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对人才培养来说十分重要。(2)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内在关联性。公共管理学科、公共管理者和公共领导的培养,需要在价值体系上体现“公共”的本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要全面反映和充分体现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要求;能力体系、价值体系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反映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以知识增长、价值判断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体系
公共管理知识体系构建,是一种将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能力体系相互关联和一体化的学术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公共管理知识体系构建不仅要反映和体现赖以存在的学科背景,而且还要集中反映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不是一系列知识的简单堆积和罗列;更不能简单拿来,必须中国化,不仅要使语言文字中国化,而且要使概念中国化、思想内容中国化。
02
公共管理知识体系及其构建
对于第二个议题,蔡立辉教授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
(1)公共管理知识体系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2)公共管理知识体系要明确与行政管理知识体系的差异。蔡老师认为,管理是一个含义更加广泛的概念,行政也是属于管理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公共管理是执行或实施过程的管理。
(3)公共管理知识体系要符合公共管理学科特征。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具体研究问题的特征;公共管理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更具现实性。
(4)公共管理知识体系。
03
课程思政在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中的融入
对于第三个议题,蔡立辉教授谈了“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内涵”,并指出:要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思政素材的选取;要注重专业知识、能力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这里,蔡老师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将家国情怀融入“公共”本质,培养学生心怀天下、心系国家的情怀和品质。他认为,对于家国情怀的含义,应结合公共管理文化、公共管理价值、公共管理伦理、公共责任等知识内容讲深、讲透。
谈及“课程思政”,蔡老师有感而发:
针对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何做好课程思政?蔡老师指出以下要点:第一,以“两性一度”为标准;第二,做人教育(价值引领和道德教育)与做事教育(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第三,知识增进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第四,明确教学重点;第五,明确教学难点;第六,要及时处理重点、难点问题。
以下分享蔡老师的教学过程:
(1)通过课程思政坚定理想信念。在学理上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增强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自觉性;
(2)通过课程思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家国情怀)。公共管理知识的教育教学内容设计坚持以学科专业为依托,通过国际间学科专业与制度体制的发展比较,增强学生们投身专业研究的使命感,鼓励学生把爱国精神转化成为国奉献的实践行动;
(3)通过课程思政加强品德修养。公共管理知识讲授围绕专业特性,挖掘学科专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在培养方案中对“德、能”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形成有效的课程方案;
(4)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奋斗精神。课程始终把专业知识传授与自强不息精神培养结合起来,大力挖掘科学大师、理论专家不懈奋斗的成长故事,用榜样人物的成长经历激励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会后,人大社工作人员及时地为各位报名的老师分享了该讲座的回放链接、PPT等资源,老师们对此纷纷点赞。
贴心小提示
1. 已报名参加过本系列讲座第一场直播的教师不用再重复报名和入群,后续三场直播在同一链接用人大社教师会员账号登录即可观看。